En
院长寄语

院长寄语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自从2013年正式揭牌运作至今已有四个春秋,作为高研院的院长,我感到责任重大。四年间,我和高研院的各位同仁,一直在思考,高研院要解决什么问题?高研院要走向何方?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中国真正生根发芽不过一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很多著名的大学在刚刚忙完了百年校庆后,开始了又一个百年的轮回。在过去这一百年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众多的教育家、思想家都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思潮纷至沓来。

自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就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在这之后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院系调整的结果喜忧参半,一方面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理工科建设人才,另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建设进度相对较为迟缓。改革开放后,经过拨乱反正,各高校纷纷解放思想,人文社会科学也获得了新生。为了增强综合实力,国内高校掀起了合并办学的风潮,这对增强大学综合实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不经意间却发现,我们的老师们热衷于科研和职称,忽略了思想的传授,我们的学生忙于就业和考试,而无视了内涵的提高。

回望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有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吸收借鉴,也有足够多的教育家、思想家值得我们追思。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就是我们做出的有益尝试,我们希望能够突破现有的教学科研机制,用新的思想和行动用来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未来。高研院将致力于培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未来的大师,将致力于寻回久违的大学精神,将致力于培养满怀报国之志,胸怀天下万民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这里注定了不同凡响,也注定了这里的老师和学生将满怀信心肩负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未来。

在这里我们将摒弃狭隘的专才教育而实施通才教育;在这里我们将摒弃繁琐的行政事务而致力于学术研究;在这里我们将允许各种思想交流碰撞;在这里我们将丢弃那些追求立竿见影、实际却杀鸡取卵的教育理念,我们将精耕细作,厚积而薄发。我们也将放弃全盘西化西方范式主导一切,而探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自己的主导权。我们将致力于抛弃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庸俗习气,重新寻回修齐治平的传统知识分子风骨。

近年来,我们也对全国其他院校的高研院进行了考察,大家的共识是:高研院应是大师云集的地方,是大师们创学派、育良才之地,是大师们孕思想、出佳作之地,是大师们邀高朋、论经道之地,更是大师们为学校高水平发展打造“大学之重器”——学术航母之地。在新的一年中,我们打算借鉴斯坦福大学的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的模式,采取流水的驻访学者制度。定期邀请一批来自各地的学者到高研院,让他们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脱离各种琐事来进行研究和写作,期间也可以与学生们进行学术交流,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驻访学者的知识更新,以期能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氛围营造起到推进作用。

总之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携手并肩,充满激情和创意,共同创造华师、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奇迹。

谨以此与诸位共勉。谢谢!